生殖新知

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和子宮肌肉層的輸卵管走向相關!!(2005/08/03)

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最為醫界接受的就是『月經逆流理論』,亦即子宮內膜組織隨著月經血水,經由輸卵管流向腹腔,部分子宮內膜組織躲過免疫機制的破壞,在骨盆腔、卵巢、直腸、膀胱…表面成長茁壯,這些長在子宮腔以外(即「異」常「位」置)的子宮內膜組織,就被稱為所謂的『子宮內膜異位』。

 『子宮內膜異位』所造成經期間經痛、瀕尿、拉肚子…等等不適的症狀,就是所謂的『子宮內膜異位症』。

 經血逆流必經之路---輸卵管,分成四個部分,其中最接近子宮腔,也是最細最窄的部份,稱之為「子宮肌層間部」(即Intramural Portion),這部份的輸卵管結構可能是決定經血逆流的關鍵。
 
 針對這個問題,波蘭醫療團隊研究兩百多位接受子宮全切或部份切除手術的患者,並將其切下來的子宮進行輸卵管攝影,觀察子宮肌肉層間輸卵管的走向和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情形。

 他們將輸卵管在子宮肌肉層的走向分成直型、彎型、及曲型三種。結果發現直型和彎型的患者,有六成左右皆罹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症,而曲型僅有百分之二的罹患率。

 這種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,而且容易理解,曲型的輸卵管阻絕了經血逆流,而直型或是彎型的輸卵管走向會使經血逆流變得毫無阻力,因此大幅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機率。 

(摘譯自2005年美國生殖不孕症醫學雜誌7月份)

不孕症/人工授精/試管嬰兒諮詢專線: (07)311-3331

回上一頁

追加J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