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殖新知

誘導排卵 更年期提早?


《本篇文章已於2005/01/16『聯合報』健康醫療版刊登》

文╱黃千倉【生生不息不孕症試管嬰兒中心醫師】

32歲患者,因為兩側輸卵管阻塞,必須接受試管嬰兒的治療,開始要誘導排卵時,患者突然喊停,希望用自然排出的卵,不要施打排卵針。細問原因,才瞭解她聽別人說:「正常人每個月只排一顆卵,打針的話會排出十幾顆,那不就是整年份的卵子存量在一個月內就用光了;萬一多做幾次,豈不就會提早更年期?」

這個論點,乍聽之下似乎有些合理,不少不孕患者因此而徬徨退卻、中斷治療;只是就正確醫學觀點看來,這論點完全錯誤。

正常的婦女在生育期間,每個月都有將近1000顆卵細胞會自行萎縮消耗掉,其中只有一顆卵泡幸運長大成熟,在月經中期順利排卵。這有一點像魚缸裡有若干小魚和一隻大魚,在魚飼料有限的情況下,只有大魚搶得到食物吃而能持續長大,其餘的小魚最後得不到食物而餓死。

為了要使多一點小魚兒能長大,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加點飼料。而誘導排卵便是運用相同的道理,除了患者本身分泌排卵激素外,醫師再額外施打排卵針,使得原本註定要萎縮的卵泡得以起死回生,進而成為有用的成熟卵子。它並不是消耗未來要用的卵泡,因此不會有提早更年期或閉經的問題。

誘導排卵,如果運用得宜,試管嬰兒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。完整的誘導排卵療程包括三個部分:首先要抑制自發性排卵,其次運用排卵針促使多顆卵泡成熟,最後是追蹤並確定取卵日期。

為了在卵泡最成熟的時刻取得卵子,同時避免卵子提早排出所造成取卵失敗的窘況,因此誘導排卵首先要抑制自發性排卵。

抑制排卵的針劑一般分為兩種,長效型和短效型。短效型針劑,適用於一般生育婦女;而長效型針劑在取卵前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前使用,讓卵巢能完全休息,適合使用於有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腺症、卵巢巧克力囊腫的不孕症患者。

打完抑制針劑後,在開始使用排卵針前,醫師會幫病人照超音波,先確定卵巢只有小顆卵泡而沒有大的卵泡,再使用排卵針,這是避免讓所有的飼料(排卵藥)都被大魚(大卵泡)吃光的必要檢查步驟。

排卵針,分成天然純化製劑及基因合成製劑,前者使用肌肉注射,後者為皮下注射。在連續六天的排卵針治療後,回診檢查荷爾蒙指數及超音波檢查,以評估卵泡大小及成熟度。如果在1.8公分左右時,就算成熟,在預定取卵前的36至40個小時前,施打「迫卵針」,主要成分就是高單位的「黃體成長激素」,這種激素在自然排卵前會大量分泌,「迫卵針」就是模擬這個情況促使卵泡內的卵子更加成熟。打完「迫卵針」後,整個誘導排卵的過程才算完成。

前述所謂的抑制自發性排卵針劑,有時會抑制過了頭,讓不孕患者即使打了許多排卵針也不會長卵泡。還好近年來研發出的新的針劑,在接近排卵期前才施打,可以使患者打更少針而達到不錯的排卵效果,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卵巢功能衰退以及年齡較大的患者。

誘導排卵原理,看似相當簡單,其實不同的不孕患者適合不同的療程,什麼時候該使用什麼針劑,都有很大的學問及醫療經驗在其中,選對誘導排卵方式能取到多顆成熟卵子,那麼試管嬰兒治療已成功了一半了。


不孕症/人工授精/試管嬰兒諮詢專線: (07)390-3390


回上一頁

追加JS